带娃去“798”感受艺术系列!-“白垩纪与倭瓜”

02/24/2025

「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 | 亲子展 | 闺蜜 | 遛娃 |
本以为是以“白垩纪”为主题的系列展,孩子被宣传中的恐龙化石吸引而去。到后发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艺术展览,总体感受把艺术融入在娱乐里也是好事一桩!
爱马思艺术中心一共有三层:
▷一层
入馆后的视觉焦点就是图一的恐龙化石,占据了空间的绝大部分,孩子看到后还是非常兴奋的。
▷一层一侧有一个暗间,里面比较黑展示了非常多的海洋生物,如同置身幽暗的海底。图六。
▷一层侧墙上都是画作,画作分为真迹和复刻品两种,白框是复制品,红框是真迹。作品精致,画面立体,尤其是真迹“菩提叶画”和“通草画”。复刻品为植物、海洋生物,虽为复刻但也不失精美。
*这里提供一些信息,相信孩子也更希望获得更好的观展的体验感和收获。
——“叶画”:被誉为“绿色艺术”,是中国首创,有一种是直接在叶面作画,有一种是叶为形、色,剪贴而成。两种。主要作画方式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色彩、纹理、茎脉、褶皱来依势作画;运用花草树木不同季节呈现的不同形状、颜色通过剪贴所创作的作品。
展览中的“菩提叶画”精美,菩提叶薄如蝉翼,同时作画时受限较多,历史上从事“菩提叶画”的画家也不多,比较有名的是明代丁云鹏,现代张大千。(有懂的薯宝也欢迎交流)
制作工艺也需要数道工序才能完成:采集树叶、分类压制(需要根据叶面特性将其干燥平整)、构图作画、固定。
——“通草画”:200多年前在广州发明,曾经红极一时主要是外销画,后来却断档了200多年,工艺是失传的状态,现在是复建过程。光是通草纸现在只有贵州、台湾少量师傅能够制掌握这种工艺,通草纸并非纸张而是“通脱木”的茎髓,取出茎髓用刀具切成薄片用作画纸或者纸花,工艺不简单,纸张薄如蝉翼。画法类似工笔画,画质细腻,立体突出。经过不断的努力“通草画”的技艺已被逐渐找回,传承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二、三层
主要是艺术装置,打卡比较好的地方,其中“西瓜&倭瓜”是孩子感觉很好玩的地方。
▷观展后感觉是和展名不太有联系感的“菩提叶画”和“通草画”[笑哭R]更有趣,也希望家长带孩子来看展的时候可以讲解一下这两种我国特有的绘画,看孩子是否感兴趣。
艺术形式丰富多样从小感知,扩宽认知面应该也是家长带孩子们看展的初心吧,也欢迎有感触的薯宝们来沟通啊!